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栏 > 人文聚焦 > 精品推荐

百姓看乐山丨80年弦歌不辍 武大的乐山印记

发布时间: 2019-01-14 11:34    来源:
打印 分享到 :

1938年3月到1946年秋,武汉大学寄寓乐山8年而弦歌不辍。此间,不仅培育了数千名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各类人才,而且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篇章,在乐山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重温历史情谊,是为了更好地携手前行。今年是武汉大学西迁乐山80周年,由市人民政府、武汉大学、乐山师范学院联合主办“从珞珈山到乐山——武汉大学西迁乐山80周年诗歌音乐会”,武大校长及校友参观昔日校本部乐山文庙,观看“勉成国器”——武汉大学西迁80周年纪念展览,举办武汉大学西迁乐山80周年纪念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重温“从珞珈山到乐山”这段苦难而辉煌的岁月,传承弘扬当年武大师生艰苦卓绝、教育报国、支持抗战的爱国精神与传道授业、培养人才的教育情怀,在今天对武大、对乐山都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与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系列活动缅怀西迁岁月

“一山是珞珈山,一水为东湖水,一园皆英华气,一聚如黄鹤归。”12月15日晚,“从珞珈山到乐山——武汉大学西迁乐山80周年诗歌音乐会”在乐山大佛剧院举行。音乐会在歌舞《珞珈谣》中拉开序幕,《溯江而上》《峥嵘岁月》《山水苍茫》《弦歌回响》四个篇章,以慷慨激昂的诗歌朗诵和婉转悦耳的歌曲联唱,将武汉大学西迁的曲折历程,以及乐山与武大的渊源娓娓道来,带领观众穿越历史的尘烟,缅怀武大西迁岁月。

“武大西迁乐山8年是两地人民情感交融、共生共荣的8年,在表演者的深情朗诵中,那些发生在西迁岁月中的点滴故事也被一一回望,让人回味悠长,深受感动。”晚会结束后,观众张先生如此感慨。

12月16日,我市举行武汉大学西迁乐山80周年纪念座谈会。武汉大学校长一行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武汉大学校友代表前往曾经的武大乐山校本部乐山文庙、国立武汉大学西迁纪念碑、武汉大学乐山纪念堂等地参观,重温那段在战火纷飞中潜心为学的特殊历史,并来到乐山师范学院樱花园种下了纪念武汉大学西迁80周年的海棠树和桂花树。

武大校友们在乐山文庙参观了“勉成国器”——武汉大学西迁80周年纪念展览,详细了解抗战时期武汉大学西迁乐山办学8年的历史。看到昔日武大教授们在艰难的岁月育人成国器、传教开民智、教育救危邦,励精图治、砥砺奋进,书写了武汉大学乐山时期的辉煌篇章,大家深受感动,心生敬佩,感叹前辈德业堪为今日之典范。

武汉大学内蒙古校友会会长李君说,诗歌音乐会让他看到了武大师生在国难时期励精图治、潜心为学、教育报国的忘我精神,而后的参观环节,身临其境重温那段峥嵘岁月,看到乐山为弘扬武大精神做出的种种努力,包括保存遗址和举办系列活动,延续融通了乐山与珞珈山之间的山岳情缘和文化血脉,也增进了武汉大学与乐山的深厚友谊和文化交流。

珍贵藏品再现“第二故乡”

1937年7月,日寇侵凌华夏。次年初,武汉形势危急,紧要关头,2月21日,武汉大学召开第322次校务会议,商议迁校事宜,决定迁至乐山。

长期致力于武汉大学西迁历史研究的张在军告诉记者,当时,武汉大学选址经过了多方考察,最终选在乐山古城。乐山三江汇流,水陆交通相对便利,最重要的是乐山物产丰富,民风淳朴,能够为学校提供必要的供给。

1938年3月,武汉大学师生采用自由组合方式分批乘船沿江而上,几经辗转,终于抵达嘉州。

乐山收藏爱好者张旭东,拥有武汉大学乐山时期课本、期刊、票证、老照片等藏品上百件。在张旭东收藏的50余幅有关武汉大学的老照片中,最早一幅是1938年4月28日拍摄的风光照,这幅黑白照片画面已然斑驳,但还是能够清晰还原80年前的乐山,照片取景“嘉定公园图书馆”(现为海棠广场),背后的题字为:嘉定公园图书馆俗称洋楼,瞅见学友登高观看赵熙题“四积轩”别有洞天,初来乍到,武大嘉定分部中文系合浦宋光达摄。”

张旭东说,4月28日是武汉大学在乐山复课的前一天,当时学校暂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嘉定分部”。经过长途奔波的学子,对乐山既充满好奇,以至于第一时间将乐山的印象定格在相机里。

直到1938年7月,校长王星拱抵达乐山后,正式易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校长办、文学院、法学院、图书馆“落户”乐山文庙,理学院“落户”高西门外的李公祠(现白塔街附近),工学院“落户”三育学校(现乐山师范学院),学生男生宿舍主要在龙神祠等地,女生宿舍则位于现在的白塔街。

此后8年,武汉大学师生扎根“第二故乡”,日与大佛相邻,夜与三江为伴,潜心学术,立志救国,与乐山市民互帮互助,共克时艰,为乐山留下了一段宝贵的回忆和精神财富。

回望山水两地情谊悠长

张在军介绍,乐山8年,是武大校史上最艰苦的8年,也是最辉煌的8年。上百位国内著名学者教授云集,他们在乐山兴学业、传思想、办科普。一时间,乐山城俨然成了一座学术思想荟萃的高地,先后走出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学院院士等达27人之多,武汉大学也跻身当时“四大名校”之列,这是武大的光荣,也是乐山的荣光。

乐山师范学院现有多处为武大西迁时期的旧址,正是有着这段绵延传承的情缘,1991年,武汉大学乐山校友会联合多地校友,建立武汉大学乐山纪念堂,设置在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供广大师生、市民参观。

记者看到,纪念堂内藏品丰富,全面展示了武大在乐的8年面貌。其中一台武大工学院实习工厂所使用的机床,存放在纪念堂正中。

乐山学者魏奕雄告诉记者,现存的机床当时除为本校学生实验学习之用,还要为乐山本地工厂、项目生产所需零部件,比如为当时的乐西公路、岷江电厂、永利碱厂、乐山发电厂等制造所需零部件,服务于乐山的工业和地方建设。

除了支持工业,最为乐山市民和学子口口相传的,是武大师生研制“公式病”药方,用知识拯救百姓生命。

据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烽火西迁路》一书记载,当时乐山有一种流行病叫“公式病”,患者四肢无力,但却因为不知病因无法医治。武大校医董道蕴和乐山本地医院医生共同研究,发现是因为食盐中含有的氯化钡有毒,于是提炼出中草药中的马前子碱分发给市民使用,帮助乐山人彻底治愈了这一顽疾。

日寇投降后,也触发了武大人思归之心。在张旭东收藏的老照片中,还有一张标注了“1946.6”的黑白照,照片中一叶小舟孤立,似在守候身后远远的灵宝塔,禅意浓浓。张旭东说,根据图片人物和时间、地点来看,应是武大师生回武汉前夕和第二故乡作“最后的告别”。背后的题字也更显心酸:“淡淡的塔影,小巧的船身。啊!古城,怀念您,我消磨了多少青春。”

短短的充满诗情画意的题词,和着优美自然的风光,人们仿佛看到了武大师生当年依依惜别的目光和身影。

珞嘉情深携手再续新篇

今年,武汉大学西迁乐山80周年,但是那些人、那些事、那份精神遗产仍然被两地珍视和典藏。

市文广新局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胡方平告诉记者,作为抗战时期武汉大学西迁校址,乐山文庙见证了武汉大学乐山时期的苦难与辉煌,承载着万千学子的情感记忆,留下极其珍贵的历史遗存,这是全国其他地方文庙所不具备的独特文化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历史,纪念武汉大学西迁乐山80周年,我市今年精心准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编辑纪念册《记忆:一座城与一所大学——武汉大学西迁乐山档案文献图集》,再现武汉大学西迁乐山历史档案图片;出版诗集《从珞珈山到乐山》,讲述武大人文故事,缅怀前辈报国情怀;以武汉大学西迁乐山历史为主题,拍摄完善武汉大学西迁历史专题片,该片在座谈会上进行了播放。

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对武汉大学西迁乐山历史文物的保护,将乐山文庙(武汉大学西迁乐山校本部)申报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积极争取武汉大学支持把乐山文庙保护纳入高校老建筑保护基金项目;加强对武汉大学西迁乐山历史文化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展示,弘扬传播武汉大学西迁乐山精神,深化乐山与武汉大学的友谊和合作……市文广新局还将武大第二男生宿舍——龙神祠进行修缮保护,建设打造纪念赵昱、反映乐山水文化历史的纪念馆,以及恢复武大学生在乐生活、读书的场景等。

“我们追忆传承的是明诚弘毅、教育报国、勉成国器的武汉大学——乐山精神,也是一座城市对文化的温情与敬意。”胡方平说,温故而知新,正是有了这样的积淀和传承,激励我们在新时代,为“旅游兴市、产业强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全省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做出自己的贡献。

武汉大学和乐山人民的深情厚谊,历久弥坚、愈发灿烂。(张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地址:乐山市市中区春华路西段553号   电话:0833-2134404

网站标识码:5111000014          蜀ICP备11010642号-2            备案图标 川公网安备 511102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