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信息 > 通知公告

马边:“缓堵保畅”换新颜 城市“脉络”更畅通

发布时间: 2025-03-28 17:23     来源: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浏览量统计:
打印 分享到 :

“以前农贸市场周边道路老旧狭窄,每天车流、人流密集,拥堵严重,群众出行困难,不少老年人过马路都是提心吊胆的!现在我们片区整体改造后,出行方便多了,大家都很满意!”张坝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凯介绍说。


张坝片区入城通道拥堵问题一直是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是缓堵保畅工作推动中的一块“硬骨头”。马边县委、县政府决心拿掉这块“心头梗”,住建、交通、综合执法、民建等单位聚力攻坚,加快推动张坝片区入城通道建设,如今,交通堵塞已成为历史。

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马边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高效完成张坝片区整体改造,以“缓堵保畅”解民忧、暖人心!

以“建”为要,打通道路梗堵点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张坝片区地势低洼,房屋多为80年代木质结构,存在严重的消防隐患,街道拥堵,环境脏乱,群众改造意愿迫切。县委、县政府将该片区改造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按照“山水环绕、景城一体、产城相融”的发展思路,整体推进城市更新。


凝聚工作合力。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过问、亲自督促,成立项目指挥部,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举全县之力推进改造。

争取资源资金。抢抓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托底性帮扶政策机遇,争取专项债券等资金3.407亿元,整合财政资金8000万元,有效破解资金难题。

内外联动提速。县住建局科学采取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保障工程前期手续合理合规快速完成,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开辟审批绿色通道,指挥部协调移动、联通、广电、电信等国资国企一体联动,确保项目高效快捷推进。

以“治”入手,绘好最大同心圆

拆迁是一项复杂而敏感的社会系统工程,是马边入城通道建设项目的重中之重,涉及210户、1.9万平方米。民建镇和住建局会同相关单位昼夜奋战100天,完成评估、签约、腾房三个100%,成为马边签约速度最快、矛盾纠纷最少、群众认可最高的城市拆迁案例。

田间地头“听民心”。坚持一线工作法,通过“坝坝会”、上门走访等方式,广泛收集拆迁区域居民提出的合理诉求和建议,准确掌握居民基本情况,为拆迁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精准施策“解民忧”。反复召开专题会议集中“审题”,针对性出台征收补偿、拆迁工作推进方案,推行网格化管理和网格长负责制,深入群众一线,宣传政策、真诚沟通、逐户算账,用干部辛苦指数换群众满意指数。

上下联动“破难题”。县级领导干部带头,住建、财政、民建等多部门联动,集中力量解决难题。对违章建筑严于执法、敢于“亮剑”,对困难群众积极调剂房源,既保障拆迁进度,又体现服务温度。

以“疏”为重,提升出行通畅度

“解决交通拥堵,不能一拆了之、一罚了之,开源疏导方为治本之道。在合理规划交通路线、规范农贸市场秩序、整治乱停乱放等方面多向发力,才能切实提升出行通畅度。”县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优化布局显温度。投入5000万元启动双向四车道高架桥建设,目前已达成通车条件。县综合执法局联合住建局、市场监管局,在北门桥-廊桥段设立临时农贸市场,引导200余户摊贩入市经营,县交通运输局新增1条公交线路途经张坝片区,有效缓解拥堵现状。

综合执法有力度。交警大队联合综合执法局、交通运输部门及社区,采取“高峰设执勤点+平峰加强巡逻”模式,整治乱停乱放、规范停车秩序,查处违法行为221起,劝导违停车辆400余辆,组建执法队伍,开展扫街宣传,杜绝占道经营乱象。

规范管理保长效。在张坝与北门桥三岔路口、农贸市场门口设置执勤点,每周定期开展酒醉驾、涉牌涉证、货车违法进城等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城管+市监+镇”三方共管机制,落实“摊前三包”责任制,市场日均人流量达2000人次,周边道路拥堵警情下降73%。

张坝片区缓堵保畅工作的有力推进,是“节奏更快、效率更高、质量更优”的生动体现。下一步,马边将持续优化老城区、新区路网建设,激活城市发展功能,为群众提供更加良好的出行环境,全力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文化特色突出的宜居宜业县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地址:乐山市市中区春华路西段553号   电话:0833-2134404

网站标识码:5111000014          蜀ICP备11010642号-2            备案图标 川公网安备 511102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