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乐山4个村入选省级典型案例
近期,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了2024年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典型案例及巴蜀美丽庭院连片建设典型案例,乐山4个村庄榜上有名,分别是夹江县新场镇东风村、五通桥区金粟镇双漩村、沙湾区嘉农镇玉龙村、沐川县沐溪镇三溪村。
当乡土民居遇见白墙黑瓦农房,当田园碰撞乡村艺术,乐山这4个村落以“一村一策”的实践探索,绘就了“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振兴画卷。
夹江县新场镇东风村
生态宜居新农村社区
夹江县新场镇东风村
以生态宜居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著称的东风村,位于夹江县城东北12公里处。村内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村道绿树成荫,红白相间的“小洋房”错落有致,房前院后干净整洁,山茶花、月季等各色植物相映成趣。
全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积极创办微田园、精品院落,成功创建100余户美丽庭院。近年来,东风村先后获得多项省级荣誉,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
五通桥区金粟镇双漩村
打造“农文旅融合”综合体
五通桥区金粟镇双漩村
2023年以来,双漩村先后获评四川省首批传统村落、乐山市特色产业“亿元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近年来,该村按照“一轴、一心、一环、四区”布局,创新探索新村民“四进四带”工作机制,奋力打造“农-商-文-旅一体”融合发展的宜居宜业和美“江心岛”,走出了一条“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新老村民共治共建”发展新路径,实施“两化”建设。
五通桥区金粟镇双漩村
该村还积极探索“共享农庄”发展模式,建成7.5公里环岛绿道,打造集农耕文化、美食体验、科普研学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综合体,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00万元。同时,带动发展生态农业、特色民宿、乡村旅游等服务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200万元。
沙湾区嘉农镇玉龙村
人居环境有特色
沙湾区嘉农镇玉龙村
位于大渡河畔的玉龙村,交通便捷,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曾获得全国“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村庄等称号。
现代宜居型农房
近年来,玉龙村在村庄现代化设施建设、现代宜居农房建设、房屋安全质量提升等方面具有特色亮点。村庄产业优势突出,建有现代化粮蔬产业园区;市政、公共设施配套完善,建有康医养中心、污水处理厂、公共活动场所、文化活动中心、卫生站、学校等,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高。
沐川县沐溪镇三溪村
刷新美丽乡村颜值
沐川县沐溪镇三溪村
作为国家级非遗“沐川草龙”的发源地,三溪村位于国家级4A景区桃源山居核心区。近年来,三溪村立足地缘优势,以提升农耕文化硬核为重点,以打造城市乡村共享空间为目标,突出做好传承、赋能、治理三篇文章,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沐川县沐溪镇三溪村
该村有效利用农户资源资产,大力发展壮大庭院经济,被省农业农村厅确立为庭院经济试点村。鼓励种植酥梨、脆桃等特色水果800余亩,发展沐府山庄、璞舍等乡村酒店、精品民宿2家,自办农家乐14户,发展庭院经济56户,年助农增收330多万元。同时,该村还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常态化开展垃圾收储、转运、卫生评比,助力村级环境卫生治理,评选“最美庭院”等示范户75户,不断刷新美丽乡村颜值。
这四个特色鲜明的典型案例,生动演绎了“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乡村建设,在保留乡土肌理的同时,通过系统化提升、产业化赋能、数字化改造,让村落焕发时代生机,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乐山样本”。